“央企中铁十四局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建工企业,竟然在山东跨界种上地了。它的这一操作着实让很多人目瞪口呆,那么这背后有什么逻辑上的支撑吗?”
01—
中铁十四局去种地了
不久之前,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方式,获得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,总面积14549.36亩。
这些土地的性质为基本农田,中铁十四局拿下这块也是为了种地。据悉中铁十四局将此地块,全力打造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,种植的作物就是玉米、小麦和水稻。
其实,中铁十四局集团进军农业,并不是头脑一热,而是有着长远的规划的。据悉,它将采取“耕、种、管、收、销”全流程的管理,并且引入了科研院所、高校等作技术支撑,还自己搭建了电商平台“忆农时代”,绝对是来真的。
可以说,中铁十四局在建工领域内,也是明星企业,那么它转型种地,又有什么样的逻辑支撑呢?
03—
投资农业的深层逻辑
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,所有投资的逻辑都是盈利的逻辑。有人说干农业不挣钱,为什么还要投资这个行业,有钱投资别的行业不好吗?
农业真的不挣钱吗?其实不然,被誉为“现代经济学之父”的亚当·斯密,曾经在其著作《国富论》提出了资本的四个投资方向:农业、制造业、批发业和零售业。
亚当·斯密认为,资本想要创造投资利润,是需要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来实现的。无论是制造业、批发业还是零售业的利润,都是来自劳动者的辛勤劳动。
亚当斯密雕像
而农业则不完全相同,农业的利润来源有两个:其一是来自大自然的创造,其二是来自劳动者的劳动。也就是说,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本身就能创造出价值,从而让投资农业获得比其他行业更高的利润回报。
亚当·斯密认为:在农业产品的生产中,大自然的贡献率一般在三分之一左右,即是可以额外创造33%的净利润。
有人说种地还有地租成本,其实这部分成本跟制造业租厂房一样,都可以通过生产性劳动创造的价值来覆盖。所以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,把农业投资看作是投资回报最高的行业。
04—
相信央企的眼光
其实,所有的投资决策背后,最终都要回到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上来。既然从最底层的逻辑上来看,同等金额的投资,农业带来的回报是最高的,那么农业必然是最值得投资的。
长久以来,在我国资本很少青睐农业,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,在工业化进程中,农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被刻意低估的。因为农业是保障其他行业的基础,压低农产品的价格,可以促进工业化的进程。
当然社会工业化进入一定的阶段之后,制造业、批发业、零售业等行业已经足够发达,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进入时,农业的投资价值将将会显现。本质上,也是回归最初的经济学原理。
那么中铁十四局从建筑业,跨界干农业。是不是一个信号,又是不是预示着一个新的风口的到来。我们说其实不是,农业投资一直就应该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。是金子总会发光,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行业,是不可能永远被低估的。